绿春县居住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32%,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6.45%,是全国单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之一。作为边境多民族县份,绿春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四个着力、四个凝聚、六个聚焦、三个串联和四个强化的“44634”举措,各族儿女高举党的旗帜,不断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同心绘就边疆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俯瞰绿春,东西向的县城坐落在云遮雾绕的山梁上,两侧流淌着规洞、松东两条河流,明黄色的蘑菇屋点缀其间,随着薄雾慢慢散去,“和谐家园”的模样呈现在眼前。
“吃一口新米饭,喝一杯焖锅酒,大家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近日举办的新米节上,绿春县城陈波那家中热闹非凡,天南海北的客人齐聚于此,共享哈尼蘸水鸡、泥鳅煮芋菜、干鳝鱼等哈尼传统美食,在一阵阵“多撒”声中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节日里来客人我们最高兴,男主人帮忙换好竹烟筒水,女主人递上鼓凳、准备酒菜,这是我们民族团结最生动的写照。”陈波那说,千百年来,绿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大小节日一起过,大事小情相互帮,促进了邻里和睦、民族团结进步。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绿春县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作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汇演、歌舞展演,演讲征文比赛、美术摄影展览等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推进,着力搭建促进各民族沟通交流的友谊桥梁。
为展现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绿春县挖掘创作了《闹宴》《跳鼓》《嘎玛新歌》等30多部民族特色文艺作品,国家级非遗项目《都玛简收》舞剧筹划基本完成,开播“民族之声”文艺专栏、成立民族文化研究所、民族文化培训学校,有效促进了多元民族文化互鉴交融。
绿春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工作为抓手,引导各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乡风、家风、民风,全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在此过程中,绿春县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主题广场、主题教育基地和平掌街国门党性教育基地等,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突出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
保障民生打出社会治理“组合拳”
“村内的这座连心池,是拉祜同胞相亲相爱、拉祜儿女与其他兄弟民族惺惺相惜、拉祜群众同共产党血浓于水的象征。”在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见证了脱贫攻坚以来寨子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驻村工作队员李加鲁深有感触地说。
从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从闭塞落后到迈向小康,地处中越边境和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拉祜寨,变化令人欣喜。
作为过去有名的“五区叠加贫困村”,绿春县针对拉祜寨的特殊情况,以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合力攻坚为工作思路,组建“一寨两支部”的党员队伍,打出“党建+”系列组合拳,誓要啃下拉祜寨这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我们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定不移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在帮助拉祜群众发展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积极转变‘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引导他们通过双手创造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李加鲁说。
绿春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以“边疆稳固、边境和谐、边民幸福”三大目标为主的边疆党建长廊“153”工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的乡村治理模式,切实把党的民族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民族事务的治理效能。
随着“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民族团结”守边固边模式等一批经验做法的施行,绿春各族人民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绿春县还投入6770.32万元在边境民族地区实施雨露计划、基础设施等项目,发放边民补贴3089.85万元。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685元,同比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5元,同比增长11%。
X 关闭
小狗学叫的三种结局续写及理由,小狗学叫的三种结局续写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第三种结局:狗跑啊,
cpi指数对股市的影响是什么?CPI是反映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主要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国民经济
什么是股票基金?股票基金有哪些?什么叫股票型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股票型基金又称股票基金,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基金。证券基金的
次新股是什么意思?次新股一般是指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没有被明显炒作,或上市一年内都没有分红送股的股票。如果投资者想买次新股,可以关注